Language English

同济大学研究生院

新闻动态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正文

新闻动态

耕耘不辍,春华秋实 | 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系列展示(三)

2023年12月27日 14:04  点击:[]


全国开展教学成果奖励活动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国家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和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检阅和展示。2022年,在教育部首次设立的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我校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荣获二等奖5项,申报获奖率100%。获奖项目分别为:《守正创新、交融成艺,道路交通领军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面向健康中国战略的干细胞基础与转化研究未来领军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面向重大工程产教深度融合的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从地球到深空:新时代测绘领军人才培养的传承与创新》《中德合作三融合理念下研究生培养国际化生态体系构建与实践》。为了充分发挥2022年国家教学成果奖的宣传示范作用,提前谋划下一届国家级和上海市教学成果奖的培育与建设工作,研究生院组织汇编了获奖成果供各培养单位学习借鉴。


面向重大工程产教深度融合的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


    一、成果信息

    获奖等级:二等奖

    成果完成人:黄宏伟,赵鸿铎,章小清,关佶红,林思,刘春,赵治国,陈清军,于颖,王玮,吴鹏凯,廖冠琳,黄建业,袁媛,谢永生

 

    二、成果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服务强国战略,实施重大工程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引领未来工程技术革新的决定性举措。重大工程的实施,迫切需要培养造就能解决疑难复杂工程和“卡脖子”技术问题的工程技术骨干和未来领军人才。围绕重大工程的迫切人才需求,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传统产教融合必须向产教深度融合升级,并在培养目标共识、培养模式和协同机制上不断创新完善。为此,同济大学构建了面向重大工程产教深度融合的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并经过实践,形成了“三深化、三融合、三保障”的显著特征(图1)。



“三深化”是将重大工程建设过程深化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托;将研究生培养及创新实践过程深化为师生在重大工程上的直接服务;将产教深度融合深化为培养造就工程技术骨干和未来领军人才的关键举措。

“三融合”是将服务国家战略的理想信念锻造融合于校企共同参与的重大工程建设;将研究生知识体系构建融合于重大工程需求以及人才未来发展需求;将研究生能力素养提升融合于能解决疑难复杂工程和“卡脖子”技术问题的使命要求。

“三保障”是形成了在管理机构与管理队伍上的组织运行保障机制;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产教深度融合上的制度保障机制;在保障高质量人才培养、产教深度融合和多学科交叉上的协同育人文化孕育机制。

成果主要解决三个问题:

1)在人才培养出口上,通过“三深化”解决了“为谁培养人”,即培养人才如何更直接、更迅速满足国家重大工程需求的问题。

2)在人才培养内涵上,通过“三融合”解决了“培养什么样的人”,即培养人才在理想信念、知识体系和能力素养方面如何充分满足能解决疑难复杂工程和“卡脖子”技术问题的使命要求。

3)在人才培养保障上,通过“三保障”解决了“如何培养人”,即高质量人才培养、产教深度融合与多学科交叉的长效保障机制问题。


    三、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具体方法

(一)“依托-服务-造就”三位一体,将服务国家重大工程的使命深度融合于人才培养体系的设计与实施(图2)。

行企和校内双导师严格按照1:1匹配,导师招收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需有重大工程课题、讲授重大工程前沿课程并发表重大工程相关研究论文,依托重大工程培养育人。设置专项或定制招生项目32个,校企联合发布课题1千余项,研究生服务于重点领域比例高达70%。培养了一批急需的工程技术骨干,领军人才不断涌现。



(二)共同设计、共同投入、共同参与,产教深度融合培养工程技术骨干和未来领军人才(3)

校企共同设计,整合思政育人资源,5年来开设同济高等讲堂89场。校企共同投入,整合高端人才资源,行企业导师参与授课近300门,参与编写教材和案例集56部。校企共同参与,整合育人平台,充分利用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中心以及23个龙头企业所承担的重大工程实践平台,强化研究生工程科学思维、工程系统思维与工程创新思维。




(三)成立机构、完善制度、涵养文化,针对高质量人才培养、产教深度融合和多学科交叉实施全维度保障(图4)。

成立校级工程类专业学位教育管理中心,明确学科、专业和课程三类责任岗位302个,围绕重大工程需求,就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核心环节进行优化与设计,出台保障产教深度融合和多学科交叉的制度文件16个。校企、校内各相关学科定期举行研讨,形成定期反馈机制,孕育协同育人文化。



    四、成果的创新点

通过“三深化”和“三融合”分别在纵向和横向上推动传统产教融合升级为产教深度融合,通过“三保障”形成对高质量人才培养、产教深度融合和多学科交叉协同育人的长效保障机制。

1)“依托-服务-造就”三位一体,校企在服务国家重大工程人才培养目标共识上同频共振,就重大工程实施过程中的疑难复杂工程问题、“卡脖子”技术问题、工程技术骨干和未来领军人才需求等方面凝聚共识。

2)“人格-能力-知识”全链贯穿,校企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同行致远,明确工程技术骨干和未来领军人才在“人格-能力-知识”全要素上的领军人才特质,共同设计、共同投入、共同履行在“招生-培养-就业-深造”人才培养全链条上的育人职责。

3)“机构-制度-文化”全面保障,校企在高质量人才培养上同管共建。组织协调校企合作与校内各学科联动,通过招生、基地建设、资源投入、绩效分配四大杠杆,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和多学科交叉协同育人。


    五、实践推广应用效果

(一)人才培养深度服务重大工程,社会高度认可。

研究生服务重大工程贡献突出,参与完成港珠澳大桥、大兴国际机场、火星探测等国家重大工程66项;研究生作为完成人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励10项,其中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参与申请或授权发明专利9300项,占全校总数59.5%

(二)校友中领军人才不断涌现,勇挑重大工程重任。

培养工程博士近1千人、工程硕士2万余人,奋战在几乎所有重大工程的关键岗位。校友中涌现出一大批大师和总工级人才,如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得者裴岷山;“中国赛道设计第一人”、全国劳模姚启明等。

(三)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全国引领示范。

完成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重大课题和学位与研究生教学学会等教改项目10项,发表教学论文56篇,大会特邀报告22次,牵头编写土木水利类别学位标准并在全国高校中推广使用,带头推进了“中欧工程教育联盟”、“中欧可持续工程博士生院”。


微信公众号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I06QegBxHAXcRfhJUcPSbA



上一条:耕耘不辍,春华秋实 | 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系列展示(四)
下一条: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考试​—同济大学考点(3103)组考工作圆满完成

关闭

版权所有  同济大学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同济大学研究生院主办

同济大学
研究生院微信